自贡市九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联系电话

    19980222666

盘点世界各地民俗文化之秦淮灯会篇

发布时间:2024-04-16 09:43
盘点世界各地民俗文化之 秦淮灯会篇


  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是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 ,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




图片

俯瞰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历史文化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十朝都会。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秦淮灯彩经历了1700多年的发展历程,技艺精湛,代代相传。2007年,它被列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首批名单。秦淮灯会作为承载灯彩艺术的特定文化空间,与秦淮灯彩相辅相成。自2006年起,它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首批名单。穿过千年秦淮烟雨,进入新时代的秦淮灯会,俨然成为一张代表南京、展现江苏、闪耀中国的亮丽名片。  

 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就出现了举办元宵灯会的习俗,这是中国灯会的最早记载。《南史》记述了建康上元节(元宵节)盛况:“汇数万火盏,若星河灿天衢,人潮聚涌,广庭无隙也。”后来的唐、宋、元、明时代,元宵灯会一朝比一朝红火,技艺高超的花灯工匠层出不穷,彩灯制作越来越形神兼备,恢弘壮观。

图片

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


——流传千年,扎根于悠久的历史底蕴。每年除夕秦淮灯会启幕以后,南京老城南夫子庙地区,便成了色彩斑斓的花灯海洋,观者如潮。秦淮灯彩之所以让人痴迷,与其流传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密不可分。据考证,秦淮灯彩源于东吴起初主要作皇家放灯表佛之用。兴于魏晋南北朝,彼时灯彩逐渐从深宫禁苑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景象初现。隆于唐宋,张灯时间由原来的一夜延长为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共三夜,后又增至六夜,秦淮河一带开始成为览胜佳地。盛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竭力倡导元宵灯节活动,更将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出现了秦淮河上放水灯、乘坐画舫览夜景等新娱乐活动,一张《上元灯彩图》生动描绘了元宵节期间秦淮河畔的街市景致和繁盛景象。至清代,秦淮灯彩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水平,制作上愈加精巧,品种样式上也有较大发展。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剧烈动荡,灯彩发展一度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秦淮灯彩迎来新生。1977年春节,夫子庙首次恢复灯市;1986年,南京市恢复举办一年一届的秦淮灯会。


——流传千年,源自灯会独有的魅力。在时间的光影流变中,艺术瑰宝秦淮灯彩逐渐形成独有的个性特色:造型上,有狮子、水牛、兔子、老虎等不同动物形象和各种人物、卡通造型,形成了造型各异、简约大方、色彩瑰丽明快、品位大俗大雅的特点;制作上,融合了中国传统编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手工技艺于一体,综合了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裱糊、焊接、机械传动、声光音响等诸多工艺技巧;材质上,拓展到纸、绸、绢、纱、塑料瓶、瓷器、亚克力等;主题上,既有鱼跃龙门、百鸟朝凤、二龙戏珠等传统文化内容,又有“嫦娥”登月、“蛟龙”入海、追梦逐梦等时代主题。灯彩的代表性作品荷花灯,最受大家喜爱,每年销量冠军非它莫属,其粉色代表“和和美美”、金色代表“金玉满堂”、大红色代表“花开富贵”,被国家邮政总局选定为2006年春节特种邮票题材,面向世界公开发行。秦淮灯彩的魅力,就在于这赏花灯、上画舫,或领略“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的意境,或遥望“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的热闹,在徜徉灯照水、水映灯之中,对话历史、触碰文化。


图片

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的发展


秦淮灯会以灯展,灯市,灯景三灯齐放,庙市合一等特点而在国内诸多灯会中别具一格。从1986年复办以来,每届均异彩纷呈,观赏者络绎不绝。自2016年开始的秦淮灯会,在新冠疫情爆发时依然通过线上展示,吸引了超过1000万的国内外“灯迷”前来观赏和庆祝新年,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这是一份难舍的情感纽带。秦淮灯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是因为长期的文化传统和南京人难以割舍的年味情结。在南京,过年赏灯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仪式和文化自觉。如果过年不去夫子庙,就好像没有过年一样;而到夫子庙不买灯,也就算不上过好年。每年农历除夕,秦淮灯会开幕后,五彩斑斓的灯火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热闹的氛围,构成了南京独有的传统习俗景致,塑造了南京人自己的历史人文空间,也滋养了众多“老灯迷”的精神家园。安徽当涂的中学语文老师夏传寿,自1986年第一次带着家人逛灯会以来,就深深被灯如海、人如潮的景象所震撼,当场就以灯为背景拍下了一张“全家福”留作纪念。从那时起,全家人约定每年都要来秦淮逛灯会。经过37年,从第一届到第三十七届,他们始终如一,拍摄“全家福”成为了他们的固定节目。“灯会年年举办、年年观赏,年年有新意,年年不同。”夏传寿的这番话,道出了秦淮灯会百万“忠粉”们的共同心声。正如所说,灯彩之美,千姿百态,百看不厌。今年灯会,他们一家人仍将如约而至,继续以“全家福”的形式记录这一幸福时刻。


——这是一股向上的力量。年年逛灯会,岁岁有不同。秦淮灯会扎根时代、紧跟时代、反映时代,具有攀高向上、拔节生长的不竭动力,每年都会让人产生“熟悉的陌生感”。空间不断拓展。第1届至第20届在夫子庙核心景区布展,第21届至24届在十里秦淮河、夫子庙“水陆”布展,第25届首次登上明城墙、实现“水陆空”立体布展,第27届灯会首次走进老门东,第30届灯会第一次延伸到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和晨光1865产业园,“夫子庙—老城南”保护建设到哪里,灯会就办到哪里。工艺推陈出新。将传统灯彩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以声、光、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灯彩艺术,各种LED、二维码、电脑互动等高科技灯组层出不穷,灯会娱乐性逐年增强。潮流与时俱进。推出陆上、水上、城墙上“水陆空”立体赏灯,投影、5G、快闪、3D等现代时尚元素纷纷亮相秦淮灯会;灯彩小精灵、灯会主题曲、云上灯会等秦淮灯会系列IP层出不穷;注重科技赋能,借助微信、手机APP等网络客户端进行秦淮灯会的营销推广,让传统紧跟时代发展。2019年,创新360°全景云逛的二次元灯会新形式,中国科举博物馆通过灯光投影、古建筑、水晶灯等现代形式,推出别开生面的现场音乐光影秀;2023年的灯会亮灯仪式,水幕、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元素唱起主角,无人机载荷花灯在激光与一池碧水的完美融合中徐徐绽放,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观灯体验。


图片

余文莉 《老外逛灯会》


——这是一场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不断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秦淮灯会积极走出国门,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从南京走向全国。2010年,与台湾地区联办首届苏台灯会。2011年,与港、澳、台地区联办灯会,用灯彩共同讲述具有高度、厚度和温度的中国故事。2019年,南京和西安两大古都首次合作举办“双城灯会”,通过同步点灯仪式、南京•西安“双城记”——“一带一路”旅游文化体验活动等,让秦淮灯彩登上西安城墙,“唐都上元不夜城”走进南京秦淮。从中国走向世界。2015年,秦淮灯彩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老艺人制作的“荷兰灯”登上世界时尚之都的舞台。2016年,秦淮灯彩参加伦敦设计节“南京周”,在泰晤士河边的市政大厅草坪上展示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此后,秦淮灯会在加拿大、埃及等国家展示,灯彩远赴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展示和销售。顾业亮,一位秦淮灯彩艺人,充满信心地表示:“在奉献精美灯彩的同时,将秦淮、南京、江苏和中国的故事传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友人爱上秦淮、爱上南京、爱上江苏、爱上中国。”始终踏着秦淮灯会发展“鼓点”的灯彩艺人顾业亮信心满满地说。


品牌在精耕细作中培育,价值在岁月更替中凸显。2000年以来,秦淮区连续三次被国家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彩)之乡”;2005年,秦淮灯彩作品“金鸡吉祥”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灯彩)金奖;2008年秦淮灯会荣获中华节庆品牌奖,2019年获评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一路走来,秦淮灯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自信从容,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扩大,2023年3次登上《新闻联播》,17次获央视报道,并受邀参加央视元宵晚会。

图片

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


在历史的光影流变中,虽然秦淮灯彩已走过千年、秦淮灯会已历经数届,但依然生机盎然、充满朝气。秘诀何在?


——老城保护“遮起一片天地”。有人就有城,有城就有灯。50万年人类史、6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南京这座城市成为承载中华文明的一个醒目坐标。秦淮作为南京城市起源地、近代工业起源地、秦淮灯会所在地,被称为老城之根、“特而精,最南京”的地方。秦淮灯会的生发,始终与南京的老城保护同气连枝,相伴相生。1984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出台,吹响了秦淮老城保护的集结号,夫子庙复建成为当年南京市一号工程;1986年,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七五”期间重点开发项目,大成殿、明德堂、东西市等夫子庙历史上的格局得到基本恢复,并恢复举办第一届“秦淮灯会”。30多年过去,从“旧城改造”到“老城保护”,“全域更新”到“有温度的城市更新”,秦淮灯会紧紧伴随老城保护更新的最新成果,不断拓展空间、提升颜值,从夫子庙广场——秦淮河畔——白鹭洲公园——明城墙——老门东街区——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走进了7.3平方公里的老城南,点亮了越来越多的老城街巷。


——古沿今用“激活文化自信”。守正不守旧,尊古不泥古。秦淮灯会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引领度高、关联带动性强、转化创新力大的独特优势,在保留传统灯会“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新场景、催生新业态、丰富新供给、激活新消费,让秦淮灯会这棵“参天大树”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生机勃勃,枝繁叶茂。今年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白鹭洲公园展区,将传统灯会、艺术装置、新消费场景有机结合,以灯彩非遗艺术的形式再现老城南元宵灯会场景,鳌山灯、九色鹿灯等一批画中的精美灯彩复刻展示,68组大小形态各异的主题灯彩争奇斗艳;推出超大型户外裸眼3D光影秀,将沉浸式互动游园与创意市集相融合;首次对外展示《上元灯彩图》真迹,让市民游客感受传统上元灯彩的文脉与情怀。与此同时,中国科举博物馆正门口也摆设了《才子绘山河》灯组,寓意着辰龙才子共踏大好河山,馆内一条12米长的巨龙盘踞在空中,寓意“登龙门”、文运昌盛,吸引众多游客。


——以文兴业“共促人文经济”。保护利用相结合,文化经济两相宜。秦淮灯会发展壮大,文化的传承、商业的逻辑缺一不可。南京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产业思维做事业,依托秦淮区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国家级示范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国家级示范区的基础和优势,推动灯彩事业和灯会产业共生共荣。高标准编制《秦淮灯会中长期保护规划》,明确秦淮灯会的发展目标、保护原则、工作重点等,在全市层面统筹规划秦淮灯会、灯彩的传承发展等工作。围绕灯彩协会、灯彩艺人、灯彩公司分别制定管理措施,针对灯彩协会,由文化部门牵头成立秦淮工艺灯彩协会,明确负责开展灯彩艺术交流、灯彩展示和评比等活动;针对灯彩艺人,实施中长期传承人培养计划,提升扎灯艺人技能水平;针对灯彩公司,扶持秦淮灯彩公司等一批龙头灯彩企业,专业化运作秦淮灯彩的研发、设计、制作、营销以及秦淮灯会的市场化运作、对外合作与宣传推广等。同时,深度挖掘整理秦淮灯彩文史资料,编辑出版《灯彩秦淮》《秦淮灯彩甲天下》等系列图书,设立秦淮灯彩艺术馆进行集中展示宣传,推动秦淮灯彩进学校、进课堂,让灯彩传承世代延续。秦淮灯会的品牌效应和旺盛人气,直接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2010年以来,灯会期间景区门票收入、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文化旅游消费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平均每年传统灯市销售花灯20多万盏、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2023年灯会期间,观灯总人数超过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20亿元。



图片

明代仇英所绘《南都繁会图》


秦淮灯会的影响


守正知所来,创新知所往。秦淮灯会在新时代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这个红红火火的灯会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情怀,开启了新的接力奋斗,点燃了无限的消费激情,同时也映射了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秦淮灯会的传承发展之路为新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文化遗产才能“立”起来。包括秦淮灯会灯彩在内的各类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既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南京始终把秦淮灯会灯彩视作“传家宝”“心头肉”,制定规划、扶持艺人、持续投入、推动交流,开展长期系统保护。秦淮灯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敬畏、对现实的关照、对未来的担当,这种敬畏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思想深处的刻骨铭心,是真金白银的舍得投入。只有克服各种短视近视、急功近利思想,以“水滴石穿”的执着和韧性,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让文化的基因代代相传。


——只有在保护中善利用,文化遗产才能“活”起来。当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难以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项目脱离了现实,与现代社会的需求不相符,并且缺乏产业支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淮灯会早早地开始实施生产性保护措施,成立了专业的灯彩公司,并打造了“秦淮灯坊”聚合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传承人的作品得以推向市场,形成了集展示展销、互动体验、培训传承、活化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意+非遗”产业生态链。这一举措不仅促使花灯艺人的收入增长和地位提高,也极大地增强了传承的积极性。秦淮灯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文化遗产既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也不是“摇钱树”。我们需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只有当我们的衣食住行“搭载”文化内核,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形成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产业,文化遗产才能真正活起来。


——只有在传播中巧策划,文化遗产才能“火”起来。

自去年起,“村BA”的出圈、淄博烧烤的火爆以及“尔滨”的知名度上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媒体的影响力。南京也凭“总要去一趟南京吧”这一话题,跻身一线“网红城市”。自带流量的秦淮灯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媒体报道的焦点。截至目前,以“秦淮灯会”为关键词的发文数量达到了178.39万,引发互动声量8.97亿,影响力值更是高达1087.63亿,秦淮灯会成了当之无愧的网红城市“顶流IP”。秦淮灯会发展的现实告诉人们:酒香不怕巷子深,好吃还得能吆喝。社交媒体时代要出片儿,出梗儿,就得有一个有料皮囊,有一颗有情趣的心。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改善软硬件,练好“基本功”,当“泼天之富”到来时,才能接得住、接得好,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


——只有在文化交流中合作,文化遗产才能“扬”起来。美丽的春天不仅仅需要一朵鲜花的装点,而是需要百花齐放,才能让整个世界充满春意。近年来,南京市和秦淮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组织秦淮灯彩参加旅交会、文博会、“中国南京周”等高端展会,还走出国门到港、澳、台等地办展,发展域外灯会项目,成功推广了东方神韵。秦淮灯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开放才能吸纳百川,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多方共赢。我们要依托现有的文化遗产、文化项目和对外交流平台,积极走出去展示自己,更加注重创新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通过讲述好自己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展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图片

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



图片


(声明: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江苏政研,旨在传递更多信息用于网络分享,若有版权异议及其它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自贡市九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 模自由